专家谈长江保护与治理 | 许继军:高原河湖健康评价与治理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2024年3月28日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需求,高质量服务长江保护与治理科学决策,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依托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围绕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系列访谈。在公众平台开设“专家谈|长江保护与治理专栏”,助推长江智库建设,聚力“长江智声”传播。本期专栏邀请到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许继军和我们一起分享“高原河湖健康评价与治理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贴合时代、探索研究

发挥智慧力量,助推建设发展。

如何维护好高原河湖的健康状况?

采取什么样的治理保护措施?

本期访谈将为您揭晓答案!

 

高原河湖健康评价与治理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背景介绍

 高原河湖通常是指位于海拔高程大于1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云贵和川西高原地区的河流和湖泊。所处地区自然地理气候、水循环过程、经济社会与人文风貌有着鲜明的特色,且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资源宝库。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水网的建设,位于上游的高原河湖健康状况受到了空前关注。高原河湖的健康维护与治理保护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特邀嘉宾

许继军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水资源所所长,2007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水文水资源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荷兰Delft理工大学培训学习。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领域科研规划和技术咨询工作,专业特长为水文模拟、水旱灾害预报、水资源管理、流域发展规划、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设计。近5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编写科研规划设计报告50余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含SCI/ISTP/EI检索15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长江委特等奖1项。2008年获得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小编: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高原河湖的特点?

许继军高原河湖一般是指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的河流和湖泊,例如金沙江、澜沧江、青海湖、纳木错、滇池、洱海等。

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与平原河湖相比,高原河湖有着鲜明的自身特性

一是受高原地形的影响,气温变化大局部呈现典型的垂直气候,同一地区不同海拔的气候差异较大;

二是水源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雨水和雪融水,属季节性水源,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存在显著的丰枯变化;

三是高原河湖多处于天然状态,水资源质量本底条件好,但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四是流域内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但生态系统脆弱;

五是高原湖泊多数处于封闭和半封闭性流域,水文过程以垂向为主,大多数以蒸发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入湖径流少,出湖径流更少,导致湖泊换水周期长,自净能力差。

金沙江

洱海

 

小编:您认为当前高原河湖健康维护与治理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许继军当前,高原河湖健康状况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高原河湖的影响日益显著,例如云贵高原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导致河湖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等问题;而青藏高原受气温升高影响,冰川融化加速,流域径流组份和过程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河湖呈现水位升高和面积扩大等暂时现象,部分区域冻土沙化和水土流失加剧。

二、人类活动的压力

部分高原河湖周边存在过度的人类活动,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排放、工业废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倾倒等行为带来的污染物超出了水体自身承载能力,导致高原河湖水质恶化。其中,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营养盐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三、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

一些非持续性的开发和水资源利用行为导致高原河湖的水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使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减弱。水生生物种群减少、水生植物群落退化、底栖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较为严重。

 

高原河湖开展水体治理保护工作也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河湖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高原地区的风景优美,生态旅游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过度开发和旅游活动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高原河湖的治理保护需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适应。

二是高原地形给治理保护工作增加难度。高原地区的地理条件复杂,坡岸陡峭、水流湍急、湖泊水深,上述特点都给治理和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是地方科技力量薄弱,治理工作缺乏科学论证。高原地区科技发展相较我国中东部地区滞后,高原河湖的科学治理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在感知与决策层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编:在您看来,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在高原河湖健康维护方面有哪些应对之策?

许继军在高原地区开展河湖生态修复主要是针对河湖已经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工程措施和管护手段,使其恢复因人类活动干扰而丧失或退化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这里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尊重自然,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即使是工程措施也要采用近自然工程措施(或者生态工程措施)。高原河湖治理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才能有效维系高原河湖的健康。

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全社会认识到通过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可以确保高原河湖的生态环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受到破坏。

建设完善河湖管理保护体制机制,建立跨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河湖综合治理和长期规划,在高原河湖周边地区建立生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干扰,加强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监管,保障生态保护区的有效运行。

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合理安排游客流量,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冲击。

强化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通过提高公众对高原河湖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推动社会参与高原河湖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促使大众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

制定和完善高原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

在技术层面上,建立健全综合监测体系,包括水位、水质、生态系统等多维度的监测,以实时了解河湖的动态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科学评估高原河湖健康状况,结合该地区高原河湖特点,有针对性诊断影响健康的主导因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适宜的措施建议,做到对症下药。

在生态修复技术上,比较先进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生态学理论,通过河流断面形态与河床改造、生态护坡修建、水流条件优化和生物栖息地生境营造等措施,使河流的各组成要素尽可能接近自然河流的状态,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达到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目的。

水质净化思路上,一般采用开源节流的思想,开源即是通过坡岸生态化防护、湿地营造、植被恢复等自然过滤手段,提高对水质的净化效果,还有就是通过人工种植水生植物、增殖放流等措施,恢复高原河湖的生态系统。节流则是指加强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通过制定科学的污染物限制排放标准,加强水质监测和防治工作,减少工业和农业废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小编在生态修复技术上,您能否举两个例子呢?

许继军这里以经常用到的生态护坡湿地营造为例,说明高原河湖生态修复过程中运用到的理念和思路。

生态护坡的选用首先要考虑高原河湖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生态环境等复杂条件,选择适合的护坡方式。在高山峡谷或平原坝子,根据边坡的情况,确保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防止水土流失和边坡崩塌。材料选择上,优先采用植物、工程结构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形成具有生态修复、景观绿化功能的护坡体系。选择乡土植被,营造生物多样性,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湿地营造涉及到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构建,其中使用的技术包括植被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构建技术等。
植被修复方面,采用耐盐碱、耐寒、抗旱的植物,如蓼科、禾本科植物等,以提高湿地植被的适应性。

人工湿地构建方面,利用先进的湿地填充和水流动态调控技术,模拟自然湿地的水动力条件,提高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前沿研究方面,通常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以提高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率。

 

小编描绘一下您理想中高原河湖保护与治理是怎样的模式呢?

新时代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需求,催生了科学与艺术的创新。未来高原河湖保护治理工作一定是合治理和多种措施并举,提倡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思想上要跳出水利,从社会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河湖治理,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做好工程管理与社会管理的融合。设计工作也会有新的要求,提倡工程措施的精致化、多样化、生态化、景观化、人文化,注重工程技术与自然艺术结合,力学上升到美学。

 

首页    新闻资讯    智库资讯    专家谈长江保护与治理 | 许继军:高原河湖健康评价与治理保护若干问题探讨